京东金融经历过两次战略迭代:第一次是走出京东体系,第二次是由B2C的业务模式走向B2B2C。
京东金融如今的主题是去资产化、去金融化,出于业务合规需要会继续申请牌照,但未来业务的重心将集中在“技术输出”上,金融端业务则会让渡给合作金融机构来做。这也将帮其获得更高的估值。
130亿元融资额,1330亿元估值,在传闻飞了近半年之后,京东金融终于交出了自己的融资答卷。
细数京东金融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有过3次重要的资本动作。而在资本动作背后,还隐藏着两次关键的战略转型。正是这两次转型,让京东金融的估值快速攀升。
去资产化,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近一年说的最多的一件事。眼下,随着监管趋紧、且一步步逼近上市阶段,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在内的金融科技巨头都在调整自己的姿势。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理解这家公司?
三次资本动作
在京东金融5年的发展历程中,共有过3次重要的资本动作。
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66.5亿元,估值466亿元,由红杉资本、嘉实投资、中国太平三家机构领投。当时,京东金融成为了继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
2017年,为了顺利完成拆分,京东金融再次发起融资。据36氪拿到的一份融资材料显示,去年年初,也就是重组完成约半年前,京东金融开启了一轮新融资,总额约为143亿元,用于进行股权重组。其中,京东集团预计将出售其持有的28.59%股份,开放给新投资人和以刘强东为主的核心管理层认购。
拆分完成后,京东金融的资本结构变为纯内资,这为他们进一步争取更多牌照以及未来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做好了铺垫。
第三次资本动作便是一年后的今天,传闻许久的B轮融资终于尘埃落定——130亿元融资额,1330亿元估值,投资人包括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两年半里,京东金融的估值由466亿升至1330亿,涨了近2倍。
在美股金融科技公司股价频频下跌的今天,二级市场的惨淡却并没有影响到超级独角兽在一级市场的行情,反而加剧了马太效应。除了京东金融之外,近期蚂蚁金服也完成了140亿美元融资、度小满(原百度金融)分拆后完成19亿美元融资、陆金所完成20亿美元融资。
京东金融副总裁马骥告诉36氪,这次融资主要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是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结合。“选择投资方是根据战略需求、发展阶段,以及投资人的背景和实力来决定的。这一轮主要投资人都是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背景,这和我们公司金融科技战略是匹配的。”
也就是说,考虑到京东金融目前正在大力推进2B业务,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其输出科技能力,那么拥有相应的优质资源的国资大型金融机构能在业务上给予京东金融不小的帮助。
另外,马骥还透露,在本轮融资中,投资人购买的都是增发股份,老投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退出。而面对“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估值差距”的问题,马骥表示,“京东金融成立才5年,只能跟自己比,跟别人比没有太大意义。” 由于没有公开的财务数据,我们暂时也难以对京东金融的估值做进一步拆解。
两次战略迭代
今年5月,京东金融经历了一次彻底的组织架构大调整——将2C业务和2B业务明确划分,分别组建个人服务、企业服务两大事业群组。
其中,个人服务群组包括消费者金融部、财富管理部、证券业务部、众筹业务部、农村金融部农村渠道部、保险业务部与支付业务部等C端业务部门;而企业服务群组则由供应链金融部、金融科技业务部、农村金融部农村信贷部、保险业务部与支付业务部等B端业务等部门组成。
这背后是京东金融一次重要的变道——去资产化,由“做金融”全面转向“做技术”,而这也是目前金融科技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小巨头都陆续涌进了这条跑道。
实际上,这个转向也并非一步到位,京东金融在其发展历程中其实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战略调整。
最初,与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一样,京东金融也是以数量庞大的C端用户见长,并且从C端业务起家。
2013年11月,京东白条正式立项,次年2月14日正式上线,成为中国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彼时,花呗还未诞生,处于竞品真空期的白条推出后,市场需求超出了当时的负责人许凌的预期。
白条帮助京东金融快速突围。当年的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白条后,月订单数量增长了33%,月消费金额增长了58%。并且一直以来,消费金融都是京东金融体系内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2015年,一些银行感受到来自这款与信用卡极其相似的业务的威胁,关闭了白条的信用卡还款通道,这促使京东金融初次走上了开放之路——与银行合作发展业务,联合发卡。这是京东金融的第一次战略调整。
随后,白条也开始走出京东体系,延伸到了旅游、租房、装修、教育、汽车、婚庆、医美等大众消费场景,这是继资金端之后,京东金融在资产端的开放。而陈生强自2016年开始一再强调的“走出京东”,虽然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开始,但依然是一次面向C端的战略突围。
更彻底的战略转型发生在2017年。B2C业务模式面临全面调整,取而代之的是B2B2C。这直接导致了京东金融底层逻辑的变化——去资产化、去金融化。
所谓B2B2C,指的是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来服务C端用户,而非直接服务C端用户。这意味着,京东金融将不直接持有金融资产,而是往金融机构转移。以白条为例,京东金融会与金融机构合作,包括联合建风控模型等,而资产直接放在金融机构。
这次转型与京东金融的剥离直接相关,独立出来后,陈生强对其角色定位开始发生转变。“国内并不缺乏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而是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这是陈生强的判断。而2C与2B事业群的划分也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公司整体战略的调整。
在今年2月京东金融的内部员工大会上,陈生强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京东金融的核心商业模式B2B2C,“京东金融将用科技解决金融问题,再把金融业务还给金融机构,这种模式有很大的机会能创造出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陈生强的表态被广泛解读为京东金融的正式转向。
而更早之前,蚂蚁金服也高调宣布自己的业务将由Fintech变成Techfin——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而近期路透社的报道也披露出蚂蚁金服在战略转型上的计划:五年内将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提升到65%,在去年,这项收入比重则为34%。
当然,由金融转向科技的两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规避监管风险和提高估值天花板,这大概是每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无法逃避的问题。京东金融的投资人领沨资本合伙人马宁也表达了这个意思:“从价值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公司更偏重于科技,不是做传统金融资产负债表的业务,PE和估值会更高。”
“不做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
本轮融资完成后,陈生强称:“我们不做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 但即便是服务金融机构,不同时期的不同公司,思路也不尽相同。当前的市场上,为金融机构服务的公司主要有三种逻辑:
第一种止步于卖一套系统,就像过去的软件外包商,解决了开发问题,却并未触及产品,也没有解决运营问题,不能给金融机构带去新的用户和商业模式上的升级,这是纯2B的模式。
第二种是拥有大量终端用户同时又具备金融业务能力的公司,这类机构一般凭借支付工具起家,但他们更倾向于构建自己的业务闭环。即便开放最终用户,大多也只是提供流量或广告服务,很少能帮金融机构升级科技能力。常见的就是聚合支付为现金贷导流。
第三种则是为金融机构提供端到端的、全产品线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那些基于互联网而兴起的零售金融业务的解决方案,是真正的B2B2C,也是最能产生溢价的模式。目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以及品钛、量化派等创业公司都走在这个赛道上。
而蚂蚁和京东金融这样的巨头与创业公司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有牌照,自己做过业务。
自己做业务的好处是能更好的抓住业务的核心,在与C端用户反复接触中洞悉他们的需求,并找到解决需求的技术难点在哪。在业务跑通之后,便可以强化2B服务,把自己已经成熟的业务经验开放,自己专注做技术输出。
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也表达过相似的意思:拿牌照是为了做自己的试验田,在试验田里把技术跑通,然后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所以,关于是否会继续拿牌照的问题,马骥告诉36氪:“看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保证业务都在合规的前提下展开。” 陈生强在博鳌上也对媒体表达过:“有了牌照才能合规的做业务,这是一个让我们能活下去的东西,但未来能走多远,还是要看自己的科技能力。”
据官方数据,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已经累计服务金融机构超过700家,并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800万线上线下小微商户和4亿个人用户。
比较缺乏线上获客能力的商业银行成为了京东金融的第一批合作伙伴,2017年,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推出了了“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和“智慧贵金属店”两个产品,而与大连银行合作的直销银行APP“壹伴客”也在去年底上线。
今年3月,京东金融又发布了针对中小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的解决方案“北斗七星”,通过京东金融自身的数据与风控模型,让银行在短平快的线上信贷过程中实现风险定价的自动化。据官方数据,北斗七星目前你已经接入了近30家银行,并为这些合作银行零售信贷用户量带来了近三倍的增长。
随后,他们又发布了一款营销云产品“京东来客”和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京东稻田”,并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了“智能金融风控联合实验室”,意在基于京东自身的场景与用户数据开发更多金融风控算法和模型,向行业输出。
按照陈生强的计划,京东金融未来会把京东白条、京宝贝、京小贷等资金和资产全部转移至金融机构,他们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
但如果理解为完全放弃金融,也不准确。一位接近京东金融人士说,要彻底放弃这些积累是不可能的。京东金融在C端业务上搭建了大数据风控能力,积累了对用户行为的理解,C端与B端是闭环而不是割裂的。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到底是在做金融还是在做科技,可以最直观的从它的收入结构中看出来。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陈生强曾表示:“未来京东金融的收入,将来源于服务金融机构产生的服务性收入,而不是拥有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但京东金融目前并没有披露任何营收和利润数据,仅表示,今后3年里每年在技术领域的投入总额将超过100%的增长,成为最大投入。
在上市计划方面,京东金融没有给出答复。拆分完成后,京东金融曾传闻将在2020年前在A股独立上市,但马骥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
看完此文,想了解股票方面的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
北京时间2018年7月19日晚,财富中文网发布了新鲜出炉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紧张地搓搓手,看看你为之奋斗的“目标”公司今年排第几?总的来说,今年上榜的中国公司达到了120...
京东金融经历过两次战略迭代:第一次是走出京东体系,第二次是由B2C的业务模式走向B2B2C。 京东金融如今的主题是去资产化、去金融化,出于业务合规需要会继续申请牌照,但未...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就在6月25日,恒大突然宣布以67.46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时颖公司100%股权,传闻了半年多的FF融资终于落了地。伴随着融资的成功,也意味着贾跃亭的造车梦又近了一...
逆转不仅发生在足球场上,股市里的剧情更跌宕。 2016年9月,方便面与饮料巨头康师傅控股(0322.HK),被剔出恒生指数。在这之前的几年,康师傅总市值已经蒸发了超过1000亿港元。...
“我不是一个手工匠人,也不会做茶叶。”谁能想到,在茶领域浸淫了24年的钱晓军,用相当平静的语调,开门见山地说了这句话。一、“手工和故事,不能是茶叶唯一的出路。如果要形成屹立...
本文“京东金融“身家”1330亿:想讲怎样故事?”由财经日报网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日报网(www.caijingribao.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