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时压制强有力的对手,诸如百度外卖、百度糯米、腾讯微博、朋友网等巨头旗下的防御性产品应运而生,作为抗击竞手的棋子、组合拳中的一招,倚靠巨头在技术、流量、资金、团队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巨头的生态化战略布局冲锋陷阵。
然则,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作为巨头打响防御之战的产品,从出生即带有悲剧色彩,尽管背靠巨头公司的生态圈,诞生之初声势浩大,风起云涌,终究逃不过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悄然落幕,有些甚至落得个虎头蛇尾的命运。
外卖平台:“三足鼎立”到“两虎相争”
当用户习惯从PC端逐渐转向移动端,曾经的PC搜索巨头百度走向艰难的转型之路。彼时外卖平台的热火朝天给困境中的百度带来一丝曙光,随即组建团队斥巨资上线百度外卖平台,渴望杀出一条新路。
根据用户画像来看,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从校园市场起家,不断开拓白领和家庭市场;百度则是主打中高端白领市场。
如上图显示,饿了么与美团领跑外卖市场、百度外卖紧随其后,同时百度外卖在白领市场的渗透率略高于其他外卖平台。外卖三巨头真可谓三足鼎立,长期呈现割据态势。
从战略优势上谈,起源于大学的饿了么瞄准大学生主力军,以强社交互动与品牌化塑造的方式打响校园外卖的品牌战略,拥有丰富的校园运营经验;美团外卖背靠红杉资本中国,强大的地推实力与红包补贴使得其长期紧随饿了么步伐;百度外卖尽管入局较晚,但依托百度旗下百度搜索、百度钱包、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等多款战略产品,百度外卖在用户流量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便于分析用户需求进行精准营销,然而过度聚焦一线城市、专注于白领市场使其错失了发展机会。
在用户体验方面三巨头差异甚微,为争取市场份额,打压对手,活动折扣成为三巨头拼杀的最强武器,烧钱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场争锋相对的战争中,饿了么先后完成上市前的多轮融资,并获得阿里的青睐;美团不甘示弱,与大众点评合并同时拉来腾讯做靠山;此时的百度显然无法与之抗衡,在完成B轮融资后资金链出现问题,多次传送出“卖身”的消息,最终百度外卖在2017年8月24日被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
与其他两家公司全力以赴做外卖市场不同,百度外卖只是众多产品线中的一条。技术出身的百度,本就起步较晚,在市场地推、营销活动等方面的力度不足,更何况饿了么与美团已成阿里和腾讯的对垒平台,百度外卖被收购的结局早已预示。
百度外卖被收购后遗留的代理商风波还在上演,不时传出代理商“造反”、商户倒戈的负面消息,真可谓是结局惨淡。
腾讯微博的夭亡
“是观众亦是演员”,微博的出现标志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早在2009年,国内出现了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等一批微博网站,其中尤以新浪微博处于领先地位;新奇的体验、草根性与强互动性等基因,很快迎来了井喷式高潮发展。
为抢占市场,阻击新浪微博的势头,四大门户、各大媒体平台等相继推出旗下微博频道,高峰数值达到20多种。腾讯微博也在2010年5月1日宣布正式上线。
背靠大树好乘凉,倚靠巨头社交流量的红利,直接导入QQ用户资源,腾讯微博一度成为新浪微博最强劲的对手。然而作为巨头企业,腾讯更注重企业的生态化布局,旗下拥有微博、微信、QQ、QQ空间等多项平台。腾讯微博与其它应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可以说是为遏制对手而生。
基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腾讯的防守攻坚战在2011正式打响。2011年1月21日微信面世,产品经过多次更迭,逐渐满足用户即时通讯、社交互动等多种需求,且向全球化道路不断迈进。截至2011年底,微信用户数突破5000万;次年3月,突破1亿关口;2013年1月15日,腾讯微信团队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微信顺利抢占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机遇,发展势头尤为强劲,稳坐即时通讯领域的龙头老大。尽管不少群众对腾讯微博表示扼腕叹息,但时代前进的洪流早已决定了他的命运。
作为巨头公司为防御而生的产品,顺势抵御来自各大微博平台的冲击波,扶持尚年幼的微信站稳脚跟,腾讯微博也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未来在短视频领域的发展,期待腾讯的表现。
朋友网停止运营,人人网转型困难
PC时代,朋友网、人人网承载了一代80、90后的青春回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大量占据用户的生活与社交,红极一时的社交网站逐渐退下了历史舞台。
十年前的网红社交产品,主要集中在QQ、QQ空间、飞信、人人网等。人人网聚焦校园朋友圈,以熟人社交为主,差异化的定位快速俘获校园用户。为阻击人人网在校内迅速扩张,腾讯打响防御之战,2009年1月6日朋友网应运而生。
彼时QQ及QQ空间已成为腾讯最大的社交平台,含着金汤匙出身的朋友网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流量导入,营销推广……到2012年,仅3年左右时间朋友网已拥有2.48亿月活用户。终究敌不过时代前进的车轮,与腾讯微博的命运如出一辙,朋友网在压制人人网势头的同时为微信让路,新型社交平台诞生。在今天稳坐国内社交平台头把交椅的微信,也可谓不负众望。
反观人人网的命运,有人说是决策者的失误,有人说是时代的牺牲品……辉煌之时曾对标美国社交巨头Facebook。而今Facebook江山依旧,人人网却落寞不堪。追踪人人网的发展,校内熟人社交一度落后朋友网;社会社交敌不过QQ、微博及后来出现的微信。作为社交平台,人人网的转型发展几乎抛弃了社交的核心业务,直接转向对游戏、互联网金融、直播的尝试,终不甚乐观,亏损严重。
在猎云君看来,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对于大社会环境的正确把握,离不开对企业内部优劣势的正确分析,只有综合判断,扬长避短,才有可能不被时代的巨轮碾压,杀出一条血路。
京东收购腾讯拍拍,阿里与腾讯的对垒
2003年淘宝成立,彼时腾讯QQ用户注册数已有2亿。看着阿里从B2B贸易转向C2C模式上线淘宝平台,两三年内发展惊人,腾讯怎能不眼红?腾讯开始了第一次涉水电商领域。
作为社交老大哥,从资源优势来说,依托于来自QQ的超过5.9亿庞大用户群,接入自有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腾讯拍拍前期发展势头迅猛。
反观阿里从创立之初即深耕电商领域,持续洞察与布局,将全部精力放入对淘宝的建设开拓中,不断转型升级,适时推出战略化产品,包括支付宝、B2C模式的天猫商城、“双十一”狂欢节……打造零售商圈业态。吃腾讯资源老本的腾讯拍拍,显然缺乏迭代与创新,反应迟钝,后劲不足,半死不活。
2014年3月,京东收购包括腾讯拍拍在内的腾讯电商平台,而腾讯则以2.14亿美金收购京东15%的股份。此举京东意在借拍拍网(腾讯拍拍更名)进军C2C市场,为此京东重塑拍拍网的产品技术、业务模块、平台规则等,并放言称3~5年内不以盈利为目的。此时,淘宝早已成为C2C网购的代名词,天猫商城的B2C模式紧随其后。
移动支付时代到来,2014年9月26日发布的微信支付足足晚了支付宝10年,财付通等其他支付方式渗透力不足,支付宝成为首选支付方式渗透在用户日常生活中,2014年底,C2C市场中,淘宝网的市场份额达到占95.1%,拍拍网再想追赶为时已晚。
后续京东公告称因C2C模式无法杜绝假货现象选择彻底关闭拍拍网,此举含沙射影出淘宝的假货问题,却也掩盖不住C2C模式下淘宝一家独大的战略地位。
如今电商大战已进阶到新零售领域。阿里巴巴围绕新零售作出战略布局,对线上淘宝、天猫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加强新零售代表——盒马鲜生超市的下沉式建设,入股百联、高鑫零售等主要商超;腾讯入股了沃尔玛、家乐福、永辉、步步高等商超,与京东持续紧密合作,合力抗衡阿里的零售生态圈。
来往VS微信:阿里未竟的社交梦
微信盛名之下,谁还记得“来往”?2013年它降临人世时,也曾寄托着马云的满腔期待。它是阿里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也是阿里第一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熟人之间的社交。
而在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中,发过微信红包的用户达7.68亿,来往之名则已风过无痕。
来往承载着马云的社交梦,电商巨头多年来一直对社交念念不忘,其中自然有商业因素。阿里忌惮腾讯借助社交体系将自身影响力拓展到电商领域,主动出击,提前布局做好防御。
为推广来往,马云走起了“明星政策”,邀请影视明星李连杰、赵薇、陈坤、黄晓明、文章等注册使用;企业家柳传志、史玉柱、郭广昌也来助阵。阿里在市场推广上也下了大力气,有媒体称阿里严令内部所有员工“来往”。
尽管竭尽全力,来往仍然迅速地失败了,甚至没有什么令人记忆深刻的璀璨时光。2015年彻底改名,做起了私密社交。
往浅了讲,这是由于产品形态在诞生时便存在硬伤。以狙击为目的,它的产品形态也与微信无限靠拢,两者太像了,但在已经拥有微信的情况下,用户有什么理由再换上来往呢?且来往的定位不够清晰,阿里钉钉瞄准了社交场景,将市场细分后反而取得了优势。
往深了讲,其实还是阿里与腾讯的基因不同。它们一个会做电商,一个起家于社交,产品形态的不同导致了公司发展思路、资源配置、人员配置、生态系统的不同。进行新产品开发时,自然会受到原有思路和资源的限制。
来往失败后,微信凭借红包功能撬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市场份额陡增,且在微商、微店、线下付款等领域广泛布局。今日回头看,阿里早在5年前就预料到了这一步,它的战略狙击卓有远见。
只可惜,这场狙击以失败告终。
平安好车与早年的二手车江湖
今天,二手车市场强者辈出,瓜子二手车、人人车、大搜车等都令人耳熟能详。但在几年前,平安好车才算得上是重量级玩家。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二手车电子商务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平安好车位列车易拍和优信之后,在二手车电商中排名第三,占据了8.4%的市场份额。
平安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是保险、银行和投资,它为何玩起了二手车,且出手就是10个亿?平安集团的最终目的是:把非金融的业务转移到金融业务上来盈利。
平安好车布局很清晰,先靠“帮买帮卖”在二手车交易市场累计用户和车商的信任,然后迅速转移到具有盈利可能的金融业务中去。
路子清楚了,平安好车的高层开始撸袖子苦干。团队的领导者主要来自投行、国企,他们很快发现互联网竞争波诡云谲。转化率实在太低了,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团队很难搭建出网络化的销售体系。
资金也越烧越快。平安好车的进入形式选择了C2B模式,由经销商竞价帮助车主卖出高价。但C2B想要做出成绩,面对C端要投放大量品牌广告,面对B端的激烈竞争,又需不断补贴。C2B重车源,从黄牛手上抢车源二次加价的模式最终也被证明让平台毫无优势。
与平安好车同台竞争的优信二手车采用的则是B2B2C模式,并于去年再度获得大额融资。车易拍近年来市场份额也在逐渐萎缩,今年2月大搜车收购了车易拍。
百度糯米与烧钱的O2O
百度收购糯米网时,欢欢喜喜,吹吹打打,宛如迎娶新娘,指望着它生下一头现金牛。
它投身百度一年后,仍饱受百度青睐,李彦宏在2015年中旬放出豪言,“我看了一下,现在账上有500多亿现金,我打算先拿200亿,把糯米做好。”三年未到,百度糯米却与O2O风口一块儿“凉了”。
对于百度来说,糯米是一个获取用户交易数据的极好入口,这些交易数据对百度金融业务也有很大意义。百度一直想成为一家大数据公司,阿里凭借购买行为积累数据,腾讯靠社交、公众号、传播积累数据,相比于它们,百度的数据入口仍然偏弱。
糯米曾被寄予厚望,李彦宏企图通过这一产品打造数据入口,联动信息搜索和直达号,形成生态联动。有数据铺路,百度能在AI探索中走得更远。
但它首先要下场与美团点评搏杀,这谈何容易?美团与点评当时已经占据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泵者众多。且王兴打造了如臂使指的地推团队,百度作为一家技术导向型公司,线下地推并非它的强项。据《深网》报道,百度采用“自营+代理“模式做推广,精细化管理较难实现。
之后O2O风口退潮,美团点评合并后对百度糯米形成挤压,发展失利亦不难想象。百度想要靠糯米挖掘大数据,做AI开发的粮草,却败在了故事的开头。
百度91:一个时代的消逝
91助手去年解散了,很多人忘记了,它是一名曾经无比辉煌的“旧贵族”。
它是一个跨终端的内容分发平台,在智能手机刚刚冒头的2009年便开始了分发业务。3年内,用户量破1亿;2013年5月,91助手的累计应用下载量超百亿;截至2012年9月份,91助手累计用户数超过1.2亿。
拥有如此体量的用户,91助手的价值不言而喻——流量入口、分发通道。它一度被阿里、百度、360等互联网巨头视为第三方应用领域的肥肉。
百度用真金白银表明了自己的诚心,砸下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这也是百度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银子砸下去,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巨浪。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上涨之幅远超收购花费的19亿美元,这对市值拉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对百度在移动端布局的落后进行了弥补。
百度手机助手的用户也得到了快速扩充,数据库拓张,这对百度手机助手、百度贴吧和手机地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市场格局生变。苹果自不必说,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也开始给手机预装应用商城,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普遍受到冲击,面临生存难题。同赛道的豌豆荚面临着相似的命运,2014年有传闻称阿里欲以15亿美元收购豌豆荚,当时豌豆荚并未投身于阿里。两年后,豌豆荚最终被阿里收购,估值不到2亿美元。
纵观这些战略防御性产品,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点是缺乏自身基因。阿里想做社交,腾讯要拼电商,百度搞O2O,终于难逃深陷泥沼的命运。
但当大潮将至,试问又有谁能放下防御意图,转而深挖自身优势?这些失败的战略防御性产品,永远都不会是最后一批。
寸土寸金的中环,向来都是富豪的集中地,也是金融从业者的厮杀之地。从中环地铁站出来,沿着德辅道步行2分钟,跃入眼帘的便是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在香港的两栋标志性大楼,而周边更是...
他40岁之前做企业,先后把名不经传的小企业做成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大品牌,跟着创业的员工也成了亿万富翁。砺石导言:他40岁之前做企业,先后把名不经传的小企业做成年销售额过10个...
虽然如今的微信小程序领域战事刚起,但BAT相比之下,阿里已经是稍逊一筹。自微信推出小程序以来,从最初坐等观望,到如今的争相布局,小程序已经让所有人看到了它的无限潜力。有消息...
在抖音和快手各自抓住了上亿日活用户,外加腾讯把微视复活之后,阿里和网易仍然认为这个市场没有被很好地满足。在马化腾和张一鸣隔空对战的炮火掩护下,网易的“网易戏精”和阿里...
8月6日,《人民日报》在社交平台Twitter和Facebook上刊文,针对上周传出的谷歌计划以过滤版搜索引擎重返中国大陆的消息回应称,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欢迎Google重返中国大陆。...
本文“巨头的战略牺牲品:为对手而生,生来悲情!”由财经日报网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日报网(www.caijingribao.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