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辟谣否认ofo卖身滴滴,这已经是ofo第三次否认“被滴滴收购传闻”了。
ofo卖身的消息从每月一次发展到每周一次。
25日,有消息称ofo已经确认卖给滴滴,金额不详,戴威出局。但随后ofo创始人戴威否定了该说法。当天凌晨,ofo创始人戴威、联合创始人于信、市场总监分别对此回应,否认这样的说法。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
ofo总监朋友圈截图
频繁的“卖身”传言背后,是ofo自身盈利等问题的质疑。为什么融资历程、速度、力度都登顶互联网创业项目榜首的ofo没有发展成滴滴?为什么戴威没有成为程维?
外部将其归结为六个字:盈利、平台、格局。
频繁被卖身 资本群殴戴威?10轮融资消化13.5亿美元 超15家资本方参与
从摩拜委身美团后,ofo卖身的消息甚嚣尘上。从每月一次,到现在,几乎每周都有ofo卖身的消息。距离ofo上一次融资,已经过去3个月时间,这也是ofo资金链断裂传闻声音最大的一次。
今年3月,ofo完成了E2-1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8.66亿美元,此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当时,有市场怀疑声音,认为ofo所拥有所有车辆变卖刚好等于质押给阿里巴巴的17.66亿融资。
这种怀疑不无原因。ofo与滴滴、阿里巴巴的关系暧昧不清,戴威需要钱,但矛盾的是,他希望能以更自主的方式掌控ofo,他能对抗门外的“野蛮人”吗?
摩拜血淋淋的案例在前,戴威带领的ofo身处危机四伏的资本埋伏中。除了滴滴和阿里,还有数家投资机构和个人急迫等待这笔投资的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ofo已经累计E轮融资,在这之中,多次投资的除了两家大厂,还有唯猎资本(B、D轮投资方)、东方弘道(A、D轮投资方)、经纬中国(B、C2轮投资方)。
从2016年金沙江创投领投的A轮开始,朱啸虎卖力为其站台吆喝。到今年,2年有余,ofo已经消化到10轮融资总额约13.5亿美元,超15家资本方参与。
据媒体报道,5月初,滴滴CEO程维和ofo CEO戴威对ofo潜在收购方案进行了谈判,不过戴威明确告知程维,ofo不会放弃。
滴滴和ofo的关系也曾一度处在变化中。滴滴曾参与ofo多轮融资,在此前滴滴在ofo的持股比例中曾达到25.3197%,位列第一大机构股东。去年滴滴曾派多位高管入驻ofo,但是在不久之后这些高管就被“集体休假”了,双方对控制权争夺之激烈也曝光在公众面前。
其中一位高管曾向媒体透露,主要原因是滴滴投资ofo时,签订了一系列条款(融资的代价)而戴威在后期并不想继续执行,不愿受限于滴滴,这也引起了双方诸多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频传ofo裁员、管理层剧变消息的同时,阿里则在忙着培养自己的嫡系势力。
同样在6月1日,蚂蚁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以14.68亿美金估值,向哈罗单车增资20.6亿人民币。本次增资后,蚂蚁金服占股比例上升为36%,为第一大单一股东。而永安行的持股比例从10.2%降至8.9%。
自2017年12月至今,短短半年内,哈罗单车完成了4轮融资,共计15.3亿美金,而几乎每一轮都有蚂蚁金服的身影。
老对手胡玮炜曾经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戴威正在“还债”。
融资历程:
2017/07 成了E轮融资,融资金额超7亿美元,此次融资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跟投。
2017/04/22 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具体金额不知),投资方为蚂蚁金服。
2017/03/01 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4.5亿美元,投资方为唯猎资本和东方弘道。
2016/10/10 完成C2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3亿美金,此次融资由美国对冲基金Coatue(曾参与滴滴出行的融资)、顺为(小米)、中信产业基金领投(曾投资滴滴出行、饿了么),元璟资本、著名风险投资家YuriMilner以及ofo的早期投资方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早期投资机构继续跟投。
2016/09/26 完成C1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投资方为滴滴出行(埋下了之前刚刚爆炸的一颗雷)。
2016/09/02 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此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创投、唯猎资本跟投。
2016/04/02 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000万人名币,投资方为真格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王刚。
2016/02/01 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500万人名币,此轮融资由金沙江创投领投,东方弘道跟投。
缠绕的盈利困局 从出海到区块链 戴威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回到2016年春天,刚刚拿到1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的ofo刚刚开始大举扩张的步伐,彼时,他的目标人群还是校园。从北大开始,ofo占据的校园数量从5个激增到25个,日订单数量在2万单。
一年后,ofo和摩拜的竞争势态越发明显,中关村街道中,分成橙黄阵营,其他颜色的加入并没有打破两者焦灼的争锋势态。“这靠什么挣钱?”补贴之下,用户不明白,投资人们不断安慰自己,“环保”“订单数增多”“使用数量”。
数字,对共享单车很敏感。纵观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此前一直是资本驱型,高度依赖资本力量。
在上半场的缠斗中,共享单车企业在资本的助推下,开启了野蛮增长模式,虽然初期占领了市场,但也落进了一个增长陷阱——摊子铺的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再将时间转回的今天,“怎么挣钱”还是共享单车遇到的最大问题。为了盈利计划,ofo还推出了车身商业化广告,ofo的App上也推出了广告,试图在骑行租金之外实现收入多元化。
不久,政策叫停,并规定车身不可搭载广告的ofo甚至开始盘算着区块链。
要么继续融资,要么委身下嫁,再或者继续战斗。危机之下,再融资难度可想而知。断去一路的戴威选择了战斗。
打开“烧钱—融资”怪圈的突破口,摆脱背着资本负重前行的压力,如何盈利是关键。目前一直强调已经百城盈利、不断试水商业化的ofo,或许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6月13日,深陷资金链紧张、大规模裁员等风波的ofo,在辟谣和声明后,再次发声。
ofo的B2B业务负责人邵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ofo B2B各项业务进展顺利,目前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同时ofo在国内100余座城市也已实现盈利。”
“战斗至最后” 至暗时刻的ofo能否迎来黎明?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ofo创始人戴威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拒绝了滴滴出行提出的潜在收购要约,号召公司员工“战斗至最后”。戴威在内部会议上还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计划,其目标是让ofo的利润达到1元人民币。该计划借用了丘吉尔的标志性手势“V”,意指获得胜利。
“战斗至最后”让戴威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誓死不归的壮士色彩。
近期,一篇《小黄车快黄了》的文章披露了 ofo 裁员、业务缩编、资金链紧张等消息,ofo 联合创始人于信迅速做出回应,并指责该文为 " 无稽之谈 "。
6月24日,ofo卖身滴滴的传闻再次出现,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辟谣称,“听说很多媒体老师今晚收到消息说ofo卖给了didi,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发了把党委领导写入章程的推送晚上就出了这么一个消息。作为董事会成员,我并没有听说这个事情哈。”
这已经是ofo第三次否认“被滴滴收购传闻”。
4月24日午间,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正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当天晚间,针对滴滴重启收购ofo的传闻,ofo官方发声明称,消息不属实,ofo将保持长期独立发展。
5月14日,ofo举行了一场内部会议。会上,ofo联合创始人兼CEO戴威表示,公司目前的状况堪比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和二战时英国的处境。据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ofo的至暗时刻似乎是指其与巨头滴滴出行之间举行的收购谈判,因为该谈判的信息未公开,所以不予公布。
“如果你们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但ofo未来依旧会保持独立运营。ofo的五位创始人将各自拥有该公司九人董事会中的一席。”戴威对与会人员如是说。
今天三元桥地铁站垃圾一样堆积的小黄车,让投资人们嗅到了危机。花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投资人或许不这样想。该还的总是要还的。现在,还不是戴威喘息的时候。
本文““卖身”传闻不断, ofo能否迎来黎明?”由财经365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365(www.moban5.cn)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财经365公众号(caijing365wz),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上一篇:京东的生鲜方法论
寸土寸金的中环,向来都是富豪的集中地,也是金融从业者的厮杀之地。从中环地铁站出来,沿着德辅道步行2分钟,跃入眼帘的便是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在香港的两栋标志性大楼,而周边更是...
他40岁之前做企业,先后把名不经传的小企业做成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大品牌,跟着创业的员工也成了亿万富翁。砺石导言:他40岁之前做企业,先后把名不经传的小企业做成年销售额过10个...
虽然如今的微信小程序领域战事刚起,但BAT相比之下,阿里已经是稍逊一筹。自微信推出小程序以来,从最初坐等观望,到如今的争相布局,小程序已经让所有人看到了它的无限潜力。有消息...
在抖音和快手各自抓住了上亿日活用户,外加腾讯把微视复活之后,阿里和网易仍然认为这个市场没有被很好地满足。在马化腾和张一鸣隔空对战的炮火掩护下,网易的“网易戏精”和阿里...
8月6日,《人民日报》在社交平台Twitter和Facebook上刊文,针对上周传出的谷歌计划以过滤版搜索引擎重返中国大陆的消息回应称,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欢迎Google重返中国大陆。...
本文““卖身”传闻不断, ofo能否迎来黎明?”由财经日报网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财经日报网(www.caijingribao.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